計畫背景
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,科技與教育界的交織成為無法忽視的趨勢。特別是大眾對於AI領域的重視度提升,AI的崛起對於許多行業都產生深遠的影響,教育也不例外,如自動化評分系統、個人化學習平台及對話式教學機器人等,這些工具正大幅改變學習和教學的模式。目前已經有許多的數位學習平台將AI語言模型與平台結合,例如CoolEnglish提供語音辨識功能評估學生英語發音,結合OpenAI自然語言模型的CoolE Bot,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回覆進行互動,並且提供不同的主題情境,Bot會透過情境敘述和示範對話引導使用者對話。學習吧導入AI語音辨識與ChatGPT聊天機器人兩套AI模組,教師可以利用其AI作文自動評分功能,修改AI的評語和建議後再回傳給學生,可以減少教師審閱批改的時間(米狄亞,2023),而可汗學院(Khan Academy)則透過對話式教學機器人Khanmigo幫助學生學習,提供學生學習英語、數學、寫作、程式等,亦可協助教師擬定課綱,教師也可以檢視學生與對話式機器人的對話過程,掌握學生學習狀況(李昀璇,2023)。教育部因材網也即將於2023年下半年推出對話式教學機器人,透過對話模式幫助學生釐清迷思概念與解題步驟,建構數學、自然、國語文、英語及藝術等學科概念。
雖然這些AI工具功能強大,實際在教育現場中運用這些工具仍是一大挑戰,其原因往往源自於教師對於AI的熟悉程度,以及應用能力。很多教師並不清楚如何利用AI工具來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,部分的教師甚至對於AI感到恐懼或是困惑。
因此,如果要培養教師的AI素養,不僅需要提升他們對於AI的理解和應用能力,還需要幫助他們掌握如何在課堂上運用AI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。這種能力不只在職前教師教育階段進行培訓,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中也需要給予支持。
從TPACK 到AIPACK
計畫目標
為有效提升我國中小學教師AI的學科教學知識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),職前與在職教師AIPACK課程推動與教學能力提升計畫。整合AI知識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nowledge)、學科知識(Content Knowledge)、教學知識(Pedagogical Knowledge),並規劃六大研究領域輔導18所基地學校共同協作,發展與實踐AI核心素養教學。希冀透過基地學校的推廣與運用,能有效厚植職前與在職教師創造性思維能力,並深化教師核心素養教學專業及學生核心素養學習。